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,谱写福州城市建设新篇章
发布时间:2023-03-15 来源:市城乡建设局 字体显示: 大 中 小 默认
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。这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做好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。”12日,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漠诚在接受福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今年市城乡建设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坚持“3820”战略工程思想精髓,以在全系统深入开展“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”推动“党建领航、经济领跑、民生领先”行动为契机,通过实施“883”重点工作,全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,加快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,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0%、增加值增速6%,新培育特级资质企业2家、一级资质企业10家,争取2家以上央企区域总部落地,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谱写福州城市建设新篇章。
打造“宜居”城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人民城市、有福之州就应该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、更幸福。
陈暖 摄
今年市城乡建设局将围绕打造“宜居”城市,实施提升城市品质、畅通路网、提速地铁建设、完善慢行步道、实现水系常态化治理、打响“温泉之都”品牌、提升无障碍设施品质、加快村镇建设等8大专项行动,生成124个项目。
这其中,包括加快推进象山隧道、金山大道等79个项目建设工作,加快福州地铁4号线一期、5号线一期后通段、滨海快线、2号线东延线和6号线东调段建设,完成闽江北岸三线贯通、金鸡山—金牛山城市慢行步道等35公里,实现90%以上城区内河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、结合内河百公里游线建设打造特色水街,实现“无障碍+信息化”智慧社区升级,整治农村既有裸房等,绘出宜居城市新画卷,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。
打造“韧性”城市
城市发展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城市应该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。
林双伟 摄
围绕打造“韧性”城市,今年将巩固8大安全体系、实施19个项目。继续开展城市体检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及信息平台建设。持续推进城区防涝、污水处理、供水、燃气、工程质量、农村建房等安全建设,不断增强城市的安全韧性。
比如,建立五位一体的城市体检更新循环机制,建成并投用四城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收集、处理、二维建库及信息平台,实施500个雨水收水口扩大改造,新增100处路面行泄通道,开展城区积水风险点整治,以及新建改造更新污水管网80公里、供水管网60公里、燃气管道78公里,启用连坂污水厂三期、大学城污水厂三期,开展高品质饮用水试点片区建设等,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,提升城市防风险能力和效率,守护城市生命线。
打造“智慧”城市
提升城市治理水平,要在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上下功夫。围绕打造“智慧”城市,今年将搭建3大智慧平台。
一是加快新城建国家试点建设,如完成城市综合管理平台、智慧社区、智能建造等试点任务,编制《福州市新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》等;
二是推进智管项目建设,牵头组织国企推进韧性城市保障专网、充电桩、儿童友好智慧公园建设等项目建设;
三是水系智能调度,融合互联网及各专网的视频数据,构建水系治理的数字孪生场景,实现全要素信息全息呈现,有效支撑科学化水系治理。
陈暖 摄
积极拓展项目融资渠道
为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破解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难题,市城乡建设局积极探索创新,在财政出资、企业自筹基础上发挥“财政+国企+金融”投融资模式,充分运用银行信贷、地方政府专项债、特许经营等工具积极拓展项目融资渠道,形成城建项目多渠道融资体系。
陈暖 摄